立命館大學正在慶祝建校150週年和建校120週年。學校的創校精神是“自由與創新”,學術理念是“和平與民主”。去年秋天,我們制定了針對2030年的中期計畫「學園願景R2030挑戰設計」。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所“下一代研究型大學”,努力創造社會共存價值並創新解決人類共同的社會問題。兩年前就任院長的立命館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谷義雄教授在大學學習心理學,並在一家私人公司獲得了人工智慧研究和系統工程的經驗。自從成為大學教員以來,他一直努力成為系主任,然後成為校長。我們向中谷教授詢問了大學在後新冠時代的角色以及立命館未來的挑戰。
什麼是大學?
大學是智力創造力的場所,我相信透過持續為社會提供智力刺激,可以幫助解決社會的各種問題。當然,有很多領域,從旨在直接做出貢獻的工程學到可以做出貢獻的哲學。無論如何,我認為重要的是每個學生如何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社會,讓學生參與智力創造性的活動。
2018年,立命館制定了「學園願景R2030挑戰你的想法改變我們的未來」。這是我們面對挑戰的勇氣和決心的宣言,正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難以預見未來的時代。此外,基於學校願景R2030,我們在去年11月制定了大學挑戰設計,我們大學重點做了以下兩件事。
一是致力於成為世界公認的下一代研究型大學。從廣義上講,研究也可以表現為探索,我希望研究生院以研究能力作為整體引領,並以此啟發我在本科教育中提高探索能力。另一種是透過實踐為社會變革或創新創造做出貢獻,例如將其應用於解決社會問題。在學校的創校精神中,“新鮮”意味著“創造新事物”,也可以翻譯為創新。我們希望成為一所培養能夠以創造和創新精神改變社會的人才的學校。
整個學校繼續努力培養小學和所有四所附屬高中的探究能力。所有附屬高中均被選為 SSH(超級科學高中)、SGH(超級國際高中)或兩者兼而有之。 SGH計畫結束後,立命館宇治高中被選為WWL(世界學習)財團建造支援計畫的基地學校。為了接收在國際層面上培養了探究精神的附屬學校的學生,大學必須能夠回應他們的探究思想。如果教師團隊的研究能力進一步提高,取得成果,我相信這將形成優秀青年研究人員和海外留學生來到我校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