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太平洋無人島和帕勞共和國的熱帶雨林中,世界上首次在陸地上發現了海蛞蝓。裸鰓類動物是無殼蝸牛,棲息於淺海和河底,分佈於世界各地,但它們似乎已經適應了這個島上的陸地生活。做出這一發現的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副教授Yasunori Kano和海洋科學特別聯合研究員Hiroaki Fukumori領導的研究小組將在學術期刊《Biological Journal》上發表報告倫敦林奈學會的”。

行走的陸地海蛞蝓(體長約5毫米)*引自新聞稿

行走的陸地海蛞蝓(體長約5毫米)*引自新聞稿

發現了三隻陸地裸鰓類動物,長度均約為 3 毫米。它的身體呈蛞蝓狀,有一雙黑色的眼睛,短觸角,深灰色的背部,淺灰色的頭和腿。它移動緩慢,移動速度約為每秒5毫米。它似乎吃昆蟲和蛋,因為在石灰岩和落葉下發現了螞蟻和蝸牛蛋。解剖和 DNA 測序表明,蝸牛家族具有無殼蛞蝓的特徵。此外,據透露,它與1年在泰國紅樹林中發現的食蟲海蛞蝓相似。人們認為,陸海蛞蝓並不是像蛞蝓一樣在陸地上失去殼,而是在失去殼後從海裡來到陸地上。

海蛞蝓有簡單的腎臟結構,通過腎臟結構排泄尿液,而陸地海蛞蝓則通過腎臟的長腎管排泄尿液。這條腎管似乎具有從尿液中重新吸收鹽分的功能,而陸地上的生命往往缺乏這種鹽分。海蛞蝓作為浮游生物幼蟲孵化,生長並變態為裸鰓亞目動物,但陸地裸鰓亞目動物出生時的外觀與其父母相同。

這座無人居住的島嶼曾經是陸地裸鰓類動物的棲息地,現在卻覆蓋著潮濕的雨林。這裡沒有蛞蝓和大型地面動物,也沒有競爭對手或掠食者。據信這些點使海蛞蝓能夠在陸地上前進。

* 裸鰓類 屬於腹足綱(蝸牛科)的後鰓物種的總稱,其殼已縮小或消失。它包括沙蛞蝓、裸鰓類動物和裸鰓類動物。

資料來源:[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 陸海蛞蝓的發現

東京大學

明治10年成立。日本歷史最悠久、日本知識最前沿的大學

東京大學成立於 1877 年(明治 10 年),由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大學合併而成。自成立以來,它作為日本領先的大學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學術中心,以世界獨特的方式發展教育和研究。因此,在廣泛的領域中產生了許多人力資源,並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