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早稻田大學、九州大學和長崎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調查了三個東亞國家(日本、中國和韓國)腸易激綜合症的患病率。
結果,總體患病率為 13%,日本為 15%,中國為 6%,韓國為 16%。據報導,腸易激綜合症的全球患病率約為 9%。我們發現三個東亞國家(日本、中國和韓國)的總體患病率略高於全球患病率,而中國的患病率低於日本和韓國。
腸易激綜合症被認為是在大腦、腸道和腸道細菌相互作用異常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並引起復雜的症狀,伴有腹痛、腹脹、腹瀉、便秘和心理異常。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 (QOL)。已經明確患病率因居住地區而異,迄今為止的許多研究表明,年輕人和女性的風險特別高。
另一方面,這項研究的結果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東亞地區腸易激綜合症的患病率在中年男性中很高。在東亞文化圈,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和行為模式的差異可能導致流行程度的差異。
在腸易激綜合徵亞型中,交替型(反复腹瀉和便秘型)在日本、中國和韓國被發現所佔比例較高。 第二常見的亞型在日本是腹瀉型,在中國是便秘型,在韓國是無法分類的類型(腹瀉型、便秘型、交替型)。
本研究提出的證據可能會影響未來流行病學研究的受試者選擇,並可作為腸易激綜合徵日常治療的參考。此外,除了應激、疾病、行為、飲食等因素外,還應考慮基因突變、感染、腸道菌群、免疫活性等因素,以闡明導致腸易激綜合徵流行區域異質性的因素。變異等生物學因素對患病率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論文信息:[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日本、中國和韓國腸易激綜合徵的患病率:一項國際橫斷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