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 iPS 細胞研究所/高等研究所、靜岡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醫學研究生院和廣島大學研究生院的研究小組公佈了針對日本公眾和科學家有關人類基因組利用的問卷調查結果編輯。

 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以闡明不孕症、遺傳性疾病和疑難雜症的病因並開發治療方法,但應用於人類時,安全性確認和倫理問題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特別是在日本。因此,研究小組對日本公眾和科學家進行了關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線上調查,並獲得了以下結果。

 對於以研究為目的的人類基因組編輯,28.2%至36.9%的公眾回答說不允許用於任何目的,5.1%至9.2%的研究人員回答說不允許用於任何目的,25.5%的人回答說不允許用於任何目的。50.4% 的研究人員回答說,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都不允許這樣做。63.4%。 在回答「根據目的可以接受」的受訪者中,有39.3%至42.8%的公眾接受基因組編輯用於不孕不育和疑難雜症研究,而對人類的基礎研究則可以接受,從73.6%下降至 90.8%。60.9%。研究者中,66.7%~XNUMX%的人接受不孕症、疑難雜症、基礎研究等研究,但慢性病研究的接受度下降至XNUMX%~XNUMX%。

 對於將基因組編輯用於醫療目的,49.3%和56.1%的公眾和研究人員表示,在兒童出生前修改基因特徵“根據目的可以接受”,而45.8%的人表示“不可接受”。任何目的。” 40.8% 和5.0%、3.1% 和63.6% 表示“允許用於任何目的。”另一方面,當談到人類出生後的基因組編輯時,89.8%和32.6%的人表示“根據目的是允許的”,但3.1%和XNUMX%的人表示“不允許”任何目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其次,在回答「根據目的可以接受」的受訪者中,無論是一般大眾或研究人員,對於出生前和出生後的治療疾病的目的,以及提高智力、體質的目的都傾向於具有較高的耐受性。 、性格等。容忍度明顯較低。

 總體而言,結果表明,與研究人員相比,一般大眾對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接受度較低。

論文信息:【遺傳學前沿】以研究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日本外行人和專家的態度

京都大學

本著“自重自重”的精神,培育自由的學術傳統,開闢創造性學習的天地。

以自學為座右銘,繼續保持不受常識束縛的自由學術傳統,培養兼具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它提供了一個包容性的學習空間,允許多樣化和分層的選擇,以便學生自己可以通過有價值的嘗試和錯誤來選擇一個堅實的未來。 […]

廣島大學

學習設計自己的生活。 100年後仍將在世界上大放異彩的大學

以“追求和平的精神”、“新知識的創造”、“培養豐富的人文意識的教育”、“與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共存”、“不斷的自我”等五項原則為基礎的5個學部和12個研究領域-轉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下設4個研究所。推動以教育和研究能力為重點的大學改革,同時不斷培養全球人力資源[…]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