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醫科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岸本俊文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小鼠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當兒童在隔離環境中長大一定時間後,大腦中某些類型神經元的功能會出現下降。研究結果發表在《大腦皮層》線上版。

 為了人類大腦的健康發育,與父母和兒童群體的關係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成長期間長期處於孤立狀態,他們的大腦發育可能會受到阻礙,甚至可能患上精神疾病,但這種情況下大腦神經細胞功能異常的具體情況以及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行為障礙未知。已見。

 在這項研究中,由母鼠撫養的幼鼠被分成單獨和群養的小鼠,並在出生後21天到14天的單獨容器中飼養,然後再次一起飼養。然後,他們透過電生理學記錄了每隻小鼠前額葉皮質中某種神經元(PH 細胞)的活動。

 結果,隔離飼養的小鼠 (1) 的 PH 細胞興奮性降低,從而損害了它們向其他大腦區域傳遞強烈訊息的能力;推測前皮質的訊息處理能力下降了。然而,(2)當隔離時間從出生後3天改為35天時,不再觀察到(14)和(1)中觀察到的異常。此外,(2) 僅在前額葉皮質中觀察到由於隔離飼養而導致的 PH 細胞功能下降。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小鼠斷奶後不久的社交經驗對於 PH 細胞和高階大腦功能的發育極為重要。類似的現象預計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因此,如果找到一種改善這些類型神經細胞功能的藥物,則有望改善自閉症譜系障礙等精神疾病的精神症狀。

奈良醫科大學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