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XNUMX世紀,我們將進入知識社會、資訊社會、全球化社會。日本教育也需要時時關注這些社會變遷。

縱觀世界各地的教育趨勢,有一種基於能力(人的能力不僅包括知識,還包括技能和態度)的教育改革趨勢。為了因應社會變化,發展這些能力已成為迫切需要,而發展這些能力是許多國家的問題。

培養這些能力的目標可以說是教育從「你知道什麼」到「你能做什麼」的質變。日本也經歷了所謂的PISA衝擊,隨著社會變遷和世界趨勢,旨在培養社會生存素質和能力的教育改革作為國家戰略變得越來越重要。

課程指南的下一次修訂旨在提供學校教育,即使面對電腦化和全球化等快速的社會變革,也能確保兒童擁有成為未來創造者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這個目標(報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明確需要培養的素質和能力,並繼續關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和社會的視角,在其他方面也就是說,我們會始終如一地強調與社會的關係,可以說教育需要有質的改變,例如強調整體、全地區、全社會的視角,也就是把孩子養育成一個人。整個社會的一部分。

文部科學省在其報告中指出,「應培養的素質和能力的三大支柱」是「你所理解的和你能做的(知識/技能)」 」和「如何運用你所理解的和你能做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如何與社會和世界互動,過更好的生活(學習能力) , 人性)。''

為了實現這種發展,不僅要提高知識的質量和數量,如“教什麼”,而且要強調學習的質量和深度,“如何學”。 ” 據說除了強調學習過程之外,還需要不斷驗證學校課堂上是否實現了「自主、互動、深度學習」(從主動學習的角度改進課堂)是否有。儘管「主動學習」一詞本身已從課程指南通知中刪除,但這一概念至今仍受到重視。

此外,與這些理念相適應的是,高中與大學的銜接,即大學招生的選拔,正在發生重大轉變。

透過實現“自主、互動、深度學習”,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討論無法回答的問題並與他人互動,比較和整合想法,創造更好的答案和價值。下一個問題,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及創造健康繁榮的未來的能力。這可以說是導致在社會中生存的素質和能力。

 

東洋大學食品環境學院教授
後藤健一

東洋大學

學習人力、基礎力、個人技能,培養引領下一代的“全球人力資源”

自 1887 年(明治 20 年)井上遠涼教授創立“私人哲學博物館”至今已有 136 年,現在它是日本領先的綜合性大學之一,擁有 14 個學部和 48 個系。秉承“哲學是諸學之本”的建國理念,深刻思考事物,立足自身文化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具有崇高的道德 [...]

後藤健一

東洋大學食品環境學院教授 
曾任埼玉縣立高中教師、埼玉縣立高中教育指導課督導員,2009年至2017年3月任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課程研究中心基礎研究部普通研究員研究人員,自2017 年4 月起擔任現任。
博士學位(學校教育)
所屬學會:日本化學會、日本科學教育學會、日本學科教育學會、日本科學教育學會、日本教育科技學會、日本課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