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 歐柏林大學將於 2021 年慶祝建校 100 週年。創始人清水康三在中國北京的貧困地區創辦了女子教育機構。大學的名字來源於創始人戰前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奧伯林學院學習,建校地是一片櫻花林地。在仿奧伯林學院的博雅校風下,以博雅教育和北京培育的國際教育為核心,在首都圈民辦學校中佔有獨特的地位。我們詢問了從今年春天起就任第五任校長的Hiroaki Hatayama教授關於他對JF Oberlin大學的願望和未來前景。

 

邁向成立100週年和下一個100年
JF歐柏林大學過去和未來的挑戰

當我就任校長時,我的使命是使大學成為“國際公認的校園”,並將其發展成為“日本的全球大學”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學習場所”(學生)。我們相信成為“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大學”(通過共同實現每個人的夢想和希望)。

我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基督教精神培養國際化人才”,任何學問都必須對社會有用、為人服務,概括為“濟津”或“鄰里之愛”二字。 .這種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包括它的創立歷史,是國際化的——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全球化是我們教育的基礎,應該隨時改變。我認為不會。一所學校存在近 100 年是有原因的,我們必須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傳統。

另一方面,由於世界的全球化和日本的少子化,大學和大學周邊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8歲人口銳減,大學將如何生存?社會對高等教育的聲譽正在發生變化,不能像過去那樣期望得到國家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每所大學都被問到該做什麼以及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

此外,國際化的特點可以隱藏在傳統的方法中,而日本的許多其他大學都以全球擴張為目標,這就是全球頂尖大學項目的象徵。正如每個時代的總統可能所做的那樣,我敏銳地意識到,迫切需要轉向保護不能改變的東西,並領導變革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時代和社會。

 

通過以校群為基地,大學(大學)和校群(學院),
強化品牌,穩定層級管理

在這種情況下,改革的首要挑戰是進一步弘揚過去10年改革的核心學院理念,實現校群基地建設。

戰後,我校從一所小型學院起步,現已發展成為擁有10,000餘名學生的中等規模學校中名列前茅的大學之一。已經產生了許多畢業生,也出現了規模化的責任。與此同時,我們開始看到繼續成為一所我們一直追求的具有家庭氛圍(或家庭式)的大學以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臉的大學的局限性。

因此,10年前,根據全校即大學的辦學理念,將以前的院系重組為文科和專業院系,每個院系成為1,000至2,000名學生的教育和研究基地。同時,我們使每個人都可以在特定領域開展獨特的教育和研究。這是向具有教育專業知識和靈活性的系統的轉變。

正在為學術團體建立一個基地是向前邁出的一步,目的是讓每個學術團體都處於更合適的教育和研究環境中。比如工商管理組在市中心的新宿校區,藝術文化組在自然豐富的本町田校區。通過這樣做,我相信大學和學校集團將能夠在各自的層面上提升他們的品牌力,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滿意度,進而有助於管理的穩定性.

 

在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練習“密碼”和“鄰里之愛”的人成長的大學裡

我們在 2021 年及以後的中長期目標是成為一所在日本和海外都受到高度評價的全球性大學。 被公認為“能夠實踐”學者“和”愛鄰里“在全球範圍內成長的大學”,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的大學”。

大學自成立以來,就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教育的支柱之一,但今天,不僅事物,信息和文化也很容易跨越國界,日本學生可以學習英語等。僅僅通過徹底的外語教育並讓他們出國留學來體驗外面的世界,是不可能培養出能夠應對世界各種問題的人力資源的。現在需要的是與其他國家、地區和不同民族的人學習,接觸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獲得國際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不用說,有必要把更多的學生送到海外去做,但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是讓大學本身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環境。沒有。大學和大學必須是一個反映和聚合當時世界的地方,就像這個詞的詞源意味著宇宙,世界一樣。大學現在來自盡可能多的不同國家和地區。我相信我們必須接受教師和學生組成一個全球社區。

具體而言,如“國際化戰略REDEMPTION 2021”中,總結了大學著眼於21年的中長期措施,外國學生和教職員工的人數約為總人數的XNUMX%或更多。我想到為了實現這一點,在軟件方面,需要使教育系統、學生服務等與國際標準接軌。在硬件方面,改善宿舍和生活環境將是一個問題。

在前一種情況下,亞洲各地的很多大學已經在建立共同的標準,比如符合西方標準,而且我們仿照奧伯林學院,領先於其他大學,很多努力。已經引入了很多,比如學期制、導師制、GPA的利用、學科編號制、等級評價標準、後期專業化等等,通過徹底實施這些,真正可以被全球接受的製度。可以完成它。

另一方面,在硬件方面,這並不容易,因為它需要很多錢,但如果我做不到,我將無法在日本實現所謂的真正的全球大學,而且將是對未來離開的學生的一大補充。我認為我們無法增加價值。

關於增加外籍教師的數量,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語言障礙,但是未來AI翻譯的準確性會提高,所以如果我們利用它們,我們將無法進行大學管理多語種。我期待它。

從大學管理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擴大招生和教職員工的招聘,高等教育的商業市場將會顯著擴大,我們相信我們不會被日本的少子化所壓倒。

成為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大學

作為近年來日本大學周邊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文部科學省牽頭的高考改革不容忽視。我們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根據單一的學術能力測試的結果來選擇學生,而是改變一種包括應試者的動機和能力,以及期間的學科以外的活動來選擇學生的方法。高中。可以改寫為從選拔新生的想法到給予錄取許可的想法的轉變。

直到現在,在高中就業指導中,已經有很多地方強調了上大學的成績,並著力於盡可能提高學業能力測試的成績。把學生送到偏差值高的大學,除此之外,就是公務員、大公司、品牌公司的就業。這不應該被否認,但我不認為每個高中都需要。

即使在大學裡,有自己教育目標的民辦大學,比如我們大學,也不必等國家改革,不僅看18歲時學科學術能力的完善程度,還為高中做準備,我們也在關注社團活動、文化活動、個人價值觀等方面,正在探索各種方式招收預計入學後成長的學生。這是因為我們多年來看到,許多學生在從入學到畢業的四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在高中時期積極參與各種準備和活動,並形成了自己不同於偏差價值觀的價值觀的學生。 我沒有花時間“參加考試,參加考試”。當他們獲得新的見解(例如與老師見面)時,他們會迅速成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淡化一般研究。相反,我們應該為進入學校的學生提倡一個“物理人”,將他們的學習和經驗回饋社會,讓社會做大做強。他說他必須獲得最高可能的知識和技能水平。

既然高考改革已經走到了起跑線上,我們又要思考的是,利用招生改革來建設招生。我們將進一步改善新生入學後可以改變的環境、滿足這一意識的機會和環境。

為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服務體系,讓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自覺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細節。當然,這包括著眼於就業的​​課外支持。此外,我們要求教職員工創造一個可以專注於教育和研究的環境,並以提高其質量為目標。我們希望創建大量由員工和學生組成的小型社區,並創造一個環境,​​讓我們可以在包括全球在內的多元化學生群體中培養歐柏林文化。

JF歐柏林大學
總統
畑山弘明
1985 畢業於 JF 歐柏林大學文學院 (BA)
1994 完成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碩士課程 (MA)
2001 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完成博士課程
2010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院碩士項目結業(MBA)
2012 櫻美輪學園院長助理、國際中心主任
2015 JF歐柏林大學副校長
2018年JF歐柏林大學校長

 

JF歐柏林大學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