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慶應義塾大學科學研究科大學院田邊貴純副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一種稱為光刻的方法成功地生產了一種納米光學諧振器。我們在利用光實現信息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由於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上的通信量迅速增加,這得益於光通信技術。但是,作為光發送的信號也必須最終轉換為電信號才能進行處理,從而因發熱而導致能量損失。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光子學技術用光信號處理電路代替了處理電信號的電路。光子晶體可以將光限制在一個小的納米級空間中,被認為是光子技術材料的有希望的候選者。如何以低成本製造精密產品,是技術傳播中的一大課題。

光子晶體是具有規則納米級孔的矽薄膜。到目前為止,它是通過一種稱為電子束光刻的昂貴且耗時的方法生產的。另一方面,光刻法雖然精度差,但價格便宜,適合大批量生產。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通過採用稱為寬度變化型的結構成功地提高了精度。我們還證實,以這種方式製造的元件顯示出足夠的性能來執行全光信號處理。

 如果信息處理的所有部分都可以用光信號處理電路代替,則可以減少由於電子電路發熱引起的能量損失。如果高質量的光子晶體能夠以低成本量產,那麼最終的省電集成電路將很快實現。

資料來源:[慶應大學] 實現了世界最高性能的 CMOS 工藝製造的納米光學諧振器。

慶應義University大學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