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式會社Harmony Plus針對全國955名大學生進行了「大學學習成果及支援需求」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對教育領域學習成果評估新方法的認知和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傳統成績評估無法捕捉的多面向成長視覺化以及個人化支持抱持強烈的期望。

 文部科學省的《教育管理指南》明確指出,掌握教育成果並將其視覺化是首要課題。各大學不僅要評估和記錄GPA、學分等“結果”,還要評估和記錄努力、協作等“過程”。

 調查顯示,75.7%的學生表示希望使用除成績之外的記錄和認證努力和成果的製度(23.2%的學生表示「非常有可能使用」+52.5%的學生表示「比較有可能使用」)。學生們希望能夠將報告、討論、課外活動、志願者活動等各種經歷都“清晰可見”,並且越來越需要評估成績本身無法體現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態度”。

 學生認為「未充分評估」的活動主要為「持續努力」(30.4%)、「課外活動」(17.4%)和「小組作業過程」(16.2%)。學生對出席、提交作業、履行職責等日常累積和貢獻過程沒有留下任何成果感到不滿和擔憂,並希望建構一個對努力付出給予獎勵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26.9%的受訪者回答“沒有什麼特別覺得沒有得到充分評價的”,這表明每個人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

 學習成果視覺化最常見的用途是「求職」(50.2%),這表明許多學生認為成績以外的努力和經驗也是寶貴的資產,可以透過自我宣傳和申請表來傳達。其他用途還包括「自我理解和未來規劃」(15.4%)和「出國留學或繼續深造」(11.2%)。人們希望學習成果視覺化不只是簡單的記錄,更應該成為引導學生「反思到運用」的工具。

 這項調查結果提出了「持續努力的視覺化」、「多層次的評估體系」、「針對個人的最佳化支持」以及「強化職業連結」等新的教育支持方式。隨著教育數位轉型的推進,利用作品集系統和人工智慧進行針對個人的最佳化支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學和企業需要攜手合作,建立一個能夠將學生的努力準確地傳達給社會的系統。

參考:[PR TIMES] [詢問約 1,000 名大學生]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可視化需求是什麼? 〜可視化學習成果對學生有何幫助? 〜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