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學及研究所和帝京大學的研究小組明確指出,在訓練運動員的爆發力方面,在跳躍項目中,透過從輕到重改變負荷,可以從慢速到高速進行廣泛的動作訓練,但在舉重項目中,運動員必須在大負荷下才能發揮出最大力量,因此只能對相對較慢的動作期待效果。

 肌肉具有“力-速度特性”,這使得它們在緩慢運動時能夠發揮很大的力量,但在快速運動時則不會發揮很大的力量。許多運動項目需要在不同的速度條件下發揮較大力量,例如從靜止位置加速或以最大速度移動,而訓練必須在與想要提高的運動速度相對應的速度範圍內進行。

 該研究檢視了包括「抓舉動作」的懸垂式舉重練習和不包括「抓舉動作」的懸垂式挺舉兩種主要的舉重練習在下肢的力速特性的何種速度範圍內有效,並與使用特殊安全設備來緩衝落地衝擊力的跳深蹲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當懸垂舉以超過 1RM(運動員可以舉起的最大重量)60% 的中到重負荷進行時,以及當懸垂舉拉以超過 1RM 40% 的中到重負荷進行時,可以發揮最大力量。另一方面,負重較輕時,像跳躍深蹲那樣將身體和槓鈴拋向空中的能力往往會限制發揮力量或速度的能力。換句話說,研究發現,懸垂式挺舉和懸垂式挺舉拉力在「低速到中速範圍」內有效,但可能無法在「高速範圍」內提供足夠的訓練刺激。

 本研究結果提供了新的見解,可以作為根據每項運動的特徵進行最佳組合訓練的具體指導。

論文信息:[科學報告] 舉重練習所針對的力量-速度關係的部分

大學學報在線編輯部

這是大學期刊的在線編輯部。
文章由對大學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識和興趣的編輯人員撰寫。